性能魔法,超快体验,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评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edmi Note 9 4G充电器快充怎么选 性能魔法,超快体验,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评测

性能魔法,超快体验,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评测

2024-04-26 15: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包装,手机、67W充电器套装、卡针说明书以及附赠清水壳一应俱全。

Redmi Note 12 Turbo手机同样应用一块 6.67英寸 2400*1080分辨率高规格的旗舰级OLED柔性屏幕,采用 COP 屏幕封装技术,实现极致四窄边框,支持120Hz刷新率,自适应/自定义变速,提高细腻的观感,更通过了 SGS低蓝光认证。此外,Redmi Note 12 Turbo手机首发第二代骁龙7+处理器,与第一代骁龙8+同源,面对日常APP或主流游戏场景,皆可流畅运行。

Redmi Note 12 Turbo手机去掉了常规相机 Deco,采用融入科技与性能感的涡轮双环设计样式,三角布局整洁利落;其次,碳纤维纹理隐于玻璃背板之下,低调内敛。

摄像头模组方面拥有6400万像素极清主摄,辅以800万像素超广角+200万像素微距;主摄支持 OIS 光学防抖,可获得更加稳定、纯净清晰的画面。

底部依次为立体双扬声器开孔、USB Type-C充电接口、麦克风开孔以及 SIM 卡槽。

顶部同样拥有3.5mm耳机孔、立体双扬声器开孔以及红外开孔。

充电器

Redmi Note 12 Turbo手机搭载小米澎湃 P1 芯片,附赠的67W充电器依旧官称45分钟将5000mAh容量的极耳中置电芯充至100%,下面测试部分将会进行揭晓。

67W充电器依旧为光滑亮面的防火PC外壳设计,机身仅印有“67W”字样;插脚为固定式设计,在墙插或排插上更稳定。

输出面板配置单USB-A端口,母口胶芯为家族式橙红色设计,很有辨识度。

插脚一侧下半部分印有产品规格铭文。

型号:MDY-12-EF;

输入:100-240V~ 50/60Hz,1.7A

正常输出:5V3A;

快速输出:5-20V=6.2-3.25A(67W Max);

制造商: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并拥有国家CCC认证等标识。

67W充电器长度约为56.05mm。

67W充电器高度约为49.24mm。

67W充电器宽(厚)度约为28.69mm,体积约为79.18cm³,以充电器功率67W计算,功率密度约为0.85W/cm³。

与小米原配67W三口充电器(A07ZM)相比,体积相对缩减一些。

与一元硬币相比稍显宽一些。

充电器单体重量约为95.7g。

使用 POWER-Z KM003C测得USB-A端口显示DCP、QC3.0、PD3.0以及 Xiaomi 67W 私有协议的快充协议。

充电器 PDO 报文方面,支持 5V3A、9V3A、15V3A和20V3.25A 四组固定电压和 3.6V-10V6.2A 、3.6-11V6.1A以及3.6-20V3.25A三组小米私有 PPS 电压档位,可适配小米其他机型快速充电。

快充线

搭配线材也同样内含不同。

附赠线材为 A to C充电线,充电线采用定制6A规格。

一体注塑成型的端子和延长线尾,线尾上有“6A”的字样。

充电线材长度约为102cm,能满足日常充电所需长度。

充电兼容性测试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配备的是67W快充套装,延续红米手机充电器的传统功率;与其他平台对于测试手机的处理器、影像方面不同,这篇内容主要针对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在充电方面进行测试。

充电评测

接下来,就带大家来看一下这款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的充电表现。充电头网会从充电兼容性测试、充电全程测试等方面带大家全方位了解这款Redmi 新手机。

原厂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如果你之前用过 Redmi 手机,那么家里肯定少不了之前用过的 Redmi 系充电器,让我们来看下Redmi 原装线搭配Redmi 各系列充电器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本次测试包括原厂充电器共11款,分别使用原厂线材和第三方线材进行测试。

使用原装Redmi 67W充电器(型号:MDY-12-EF)为手机充电,功率为9.139V 6.14A 56.20W。

将 Redmi 系各充电器兼容性测试的数据汇总,方便大家查看。

柱状图部分可以清楚的看出每款充电器充电功率的大小,上图可以看到除了45W 和 65W 两款老款的输出功率较低以外,其他几款都是 USB-C 端口输出的功率都在43W 以上。

快充线兼容性测试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 Redmi 各系列充电器搭配非原装快充线的充电效果。

如上图,这是两条第三方快充线,左边类型为常规 C2C 快充线,右边类型为常规 A2C 快充线。

使用原装Redmi 100W充电器(型号:AD100G)搭配第三方充电线为手机充电,功率为8.32V 2.83A 23.58W。

这里将使用真我系充电器搭配非原装快充线的充电数据汇总,同时列出搭配原装线充电的功率,方便大家对比查看。

从柱状图部分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搭配原装线与非原装线的功率差距,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非原厂快充线在充电效率方面比原厂快充线有较大差距。原厂快充线的充电功率是非原厂快充线的两倍之多。

第三方充电器兼容性测试

有时忘带充电器后,不得不用第三方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最后让我们来看下第三方充电器搭配第三方充电线的充电兼容性表现。

如上图,充电头网将使用多款第三方充电器搭配第三方充电线为 Redmi Note 12 Turbo 充电,让我们来看下测试结果。

使用 UGREEN绿联140W 充电器(型号:CD289)为手机充电,功率为8.03V 2.47A 19.89W。

将第三方充电器搭配原装线的兼容性测试数据汇总, 方便大家查看。

柱状图部分可以清楚的看出每款充电器充电功率的大小,本次所测试的第三方充电器大部分都是可以输出 20W 以上的功率。其中,对小米、紫米充电器兼容性最好,充电效率最高。整体来看第三方充电头兼容性表现不错。

充电全程测试

接下来,就带大家来看一下这款 Redmi Note 12 Turbo 的充电表现,手机电量消耗至1%后,将手机与原装67W充电器放入25℃的恒温箱中,接通电源,并记录数据。

接通电源握手9V电压,功率上升至57W左右,并持续充电至2分44秒;随后功率下降至44W左右并持续充电至4分57秒;5分09秒功率下降至37W左右并持续充电至第12分28秒;随后功率下降至30W左右并持续充电至25分41秒;26分50秒功率下降至26W左右并持续充电至30分36秒;随后功率逐渐下降,41分41秒时功率下降至0W,手机UI界面显示电量已达100%;随后功率上升至9W左右并于56分17秒完全充满,期间功率逐渐下降,呈涓流充电模式。

绘制出折线图,可以看出使用原装67W充电器为 Redmi Note 12 Turbo 充至20%耗时5分钟,充至50%耗时16分钟,充电至84%耗时29分钟,充电至手机UI界面显示100%耗时41分钟,完全充满则需要56分钟。

温度测试

手机充电发热便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让我们看看 Redmi Note 12 Turbo 对于充电时温度的调控如何,测试全程在25℃恒温箱中进行,温度拍摄的时间点为:充电5分钟、充电15分钟、充电30分钟。

充电5分钟

充电5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7.8℃。

充电5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8.5℃。

充电15分钟

充电15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7.4℃。

充电15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9.5℃。

充电30分钟

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正面 ,最高温度为36.4℃。

充电30分钟后,使用热成像仪拍摄手机背面 ,最高温度为37.5℃。

将温度数据汇总,可以看出充电过程中手机整体的温度在37-40℃之间。

绘制出柱状图可以看出,充电过程中手机整体温度波动不大,大约在3℃左右,温度控制优秀;手机充电时最高温度是在15分钟时的39.5℃,触感温和。

充电头网总结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拥有旗舰机型才会配备的功能,首款搭载全新第二代骁龙7+平台,性能表现与第一代骁龙8+处理器不相上下;并且更拥有5000mAh+67W快充,充电续航更快速。

在充电方面,对于小米系充电器均能完美触发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快充,充电功率最高可达57W左右;充电线材更换后,对于原装USB-A口的充电器,充电功率同样影响较大,建议使用原装线材获得更好的充电体验。对于第三方充电器,测试样品中大部分都触发了9V快充电压,但并不能达到较理想的快充体验。

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搭配67W充电器充电时,手机全程最高温度也仅为39.5℃,温度表现十分优异;而在满电测试中,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搭配原装充电套装充电,手机UI显示满电时耗时42分钟左右,测试仪记录(增加涓流充电状态)总耗时56分钟左右;而当小米系充电器在最高输出功率超过67W时,电池容量固定前提下,总耗时无明显感知。

最后,Redmi Note 12 Turbo 手机所的核心是引领中端手机性能体验,无论是处理器性能,还是影像性能、价格优势等方面,无疑是开启了旗舰体验的普及之路;而在充电方面来说,对自家旗下的充电器或是充电宝等设备能完美触发快充,而第三方配件中暂未发现平替产品,建议用户使用原厂产品,以拥有更好的充电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